在这篇文章里,请允许我来作为大家的导游,一起去意识的迷宫里去看一看。

1、剑灵走路

我们经常会看见一句话:“ 你不是一个人“,它一般在共情的语境中出现,表达了一种和他人感同身受的立场。 然而如果我们用另外一个视角去理解这句话,会发现它可能无意中道出了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真相——那就是, 也许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居住着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2、剑灵行走

这听起来似乎很惊悚,令人联想起“多重人格““人格分裂“各种, 忽然有一种心理悬疑剧的画风扑面而来。事实上,借用心理学的语法,那个通常被我们称之为“人格“的东西,的 确 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组合体,是由各种“子人格”组成的。换一种更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每个所谓的“子人格”其实说的是一个人的 不同面向。

3、剑灵怎么自己走

也就是说,当我们试图回答“我是谁”的时候,说的其实是“ 我们是谁”。

4、剑灵自动走路怎么处理

子人格们分享着同一个身体,就好像住在一幢大楼的不同住户。我们的肉身有一个生理性别,可是子人格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参差百态,就像《二十四重人格》书里的那样。

5、剑灵走路动作怎么弄

每个人内在都拥有阴阳两种能量,我们也可以理解成 子人格的性别能量不是单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错落交织。

6、剑灵机制教学

如果我们有了这个概念,也许就能理解自己其实是一个彼此各种矛盾对立统一的复合体,明白和自己一味地死磕对抗是一种内耗,转而尝试去 观察自己、唤醒 内在觉知力,去 学习内在的沟通与和解。

7、剑灵怎么慢走

展开全文

8、剑灵能自动寻路吗

反之,我们如果对此一无所知,任由自己身体里面一堆子人格彼此吵吵嚷嚷,各种宫斗剧内心戏十足——我们知道,其实一个人 外在的人际冲突往往是一个人内在“人际“冲突的投射——那么恭喜你!你的生活将充满了戏剧性的波涛汹涌,难以获得平静。

9、剑灵自动行走

当我们没有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一群人的时候,浑浑噩噩懵懵懂懂,也不知道哪个子人格在受到外界相应条件刺激之下会被触发——个个都是麦霸,谁力气大谁抢到麦就开始管自己说话。

10、剑灵怎么走路

就像有时候一个脾气温和的人,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哪天到了临界值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忽然就被点炸了。那一瞬间爆发力惊人,等理智清明之后,连自己都疑惑“我刚才怎么变了一个人似的“——没有错,那一刹那,的确 是“另外一个你”出现了。长期积累的反作用力让这个子人格如原子弹般瞬间脱颖而出,划破了夜空也划破了理性的控制,以排山倒海并且迅雷不及掩耳的气势抢过了发声筒。

我们内部的种种子人格在没有整合和沟通的时候, 我们处于一种缺乏“自知之明”的无意识矇昧状态。同处于一个身体里的“人人”都渴望 被看见,被听到,于是它们 自说自话,互相对抗争执。其实 内部战争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而已。

严重的情况,那些抢不到麦被压抑久的子人格 一言不合索性自立为王,形成一套独立主权,从主人格里分裂出去——就变成了“人格分裂”这种精神性问题。

且不说子人格之间各种日常 互动诸如彼此霸凌PUA,互相操控。我们往往自己是被自己玩得团团转的,就像一个装睡叫不醒的人那样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欺骗以及迷失。

真的,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一座浩瀚的迷宫。

我们再来看古希腊供奉阿波罗的德尔菲神殿上的铭文:know thyself —— 人啊,请认识你自己。简直就是一句直白到无法再 言简意赅的当头棒喝。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就从探索“我们是谁”去学习逐渐认识自己吧。

现代的心理学来自于西方学术体系,而我在尝试着能不能用东方哲学的思维来梳理出一套我们与内在心灵相处的方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会沿用一些西方心理学上已经普世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但是逻辑和视角上却是东方式的,甚至化用了中医的很多思维来解题。

英雄之旅其实是一场内在子人格的宫斗剧

其实即使是那些人格整合度很高、心理比较健康的人,体内也至少存在着两个比较清晰的子人格,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ego和self(自我意识)。

之前的文章里写了很多关于ego习性的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 ego有点类似于我们肉身这个容器的驾驶员,它的习性其实是我们身上的动物性,它的逻辑是一种 本能的 感官逻辑,这是一种 神经元语言的反射。

我们都在生物课本上学过“巴普洛夫的狗”以及神经元语言的条件反射,训练ego子人格的方式相当于训练你的动物性那部分,因此我常常亲切地戏称ego为“一狗”(笑)。

那么是谁在训练“一狗”呢?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部分的那一重子人格。 ego是形而下的子人格, self是形而上的子人格,都是组成“我们是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阴与阳”,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

在我们心智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是逐渐诞生并且成长的,最开始自我意识尚未清晰,所以我们是由动物性本能的ego“摄政”的。儒家把这个阶段的人称之为“小人”,就是ego主导的 小孩子的心智状态。

信奉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群体, 心智状态是一种动物性视角,ego还没有臣服surrender于自我意识,或者说自我意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去驯服ego,没有能力拿到自己的主权,依然是习性的奴隶。于是,“小人”这个词语变成了今天的引申意义。

顺便插一句,奴役一个人的方法就是压制这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父权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底层逻辑就是剥夺女性的教育权,让女性的个人意识胎死腹中,从而成为一个工具人。而资本社会反智主义的盛行,也是一种抽空吞噬人们个人意识的手段,于是大把大把消费主义的韭菜就长得郁郁葱葱了。

而当我们开启民智,接受教育,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意识的这个子人格日渐强大,就不免和ego进入了一种不可避免的 争权夺力的冲突—— 争夺我们“主人格”的话语权。

谁都想当司机来驾驭主导,于是两者势同水火,摄政王ego霸占着方向盘,享受过权力的滋味,哪肯轻易地交出来,迟迟不肯放下控制欲。自我意识越是强大,ego越是受到威胁越是恐惧,妥妥一出 精彩宫斗剧。

我们内心的矛盾常常被赋予文学色彩地被表述成为“内在的两个‘我’在吵架“,心与脑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争执...等等。谁占了上锋谁就把控了话语权,代表理智的自我意识hold不住就失控。因此这个阶段的我们的 心智是不稳定的,充满了内在的撕裂与痛苦,甚至于出现抑郁等等心理问题的倾向。

就像被迫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两个人各种撕逼,家宅鸡犬不宁;就像这车开在路上,车里两个人为争夺方向盘大打出手,车开不稳并且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旁人看着都揪心。

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就类似于能量层面上的子人格大战,当阴性能量占主导时候就抑郁,阳性能量占主导的时候就狂躁,阴阳能量彼此无法好好沟通。易经上这种天地不交的卦象就是“否”,说的是状态糟糕到不行了。

其实个人英雄之旅的本质就是一场自我意识与ego的天人交战。换句话说,就是 自我人格的整合过程。

这段旅程完成的标志是ego臣服于个人的自我意识(self),交出了掌舵的话语权,乖乖去做好驾驶肉身的司机角色,服务好“团队”。而self也停止了战争,接纳并且整合好了各种子人格,拿到了主权——你终于成为了自己的主人,拥有了自由意志,学会了“训狗”,驯服了内心时不时骚动的小野兽。

这个时候,我们从 动物性主导的视角进化到了 人性视角,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Human),拥有了 人的底线,人格趋于 稳定,内心戏少了,生活也平静了。

而ego在这个过程被转化变成了Diginity(尊严), 小人有ego却没有尊严,大人(值得尊敬的人)拥有尊严却没有ego。

人其实有两次出生,一次是肉体的出生(ego),一次是精神上的出生(自我意识),并且都是以哭泣的方式到来——天人交战被命运锤醒劫后余生的眼泪,类似于我们说的“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英雄之旅上的各种磨难历练都是为了唤醒那些真正属于你的力量——我们在路上学习到的是那些珍贵的品质: 坚毅、勇气、耐心、克制...以及 包容、宽恕、谦逊等等 柔软的力量。

人只有 唤醒自己内在的力量,ego才会乖乖臣服低头,交出恋恋不舍的控制权。而真正靠自己力量站起来了之后,就再也不可能向任何人跪下,这就是尊严。

西方“二元对立“的mind set会在这个过程中将ego与self这两个子人格敌对起来,纯阳性能量的对抗思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屠龙少年砍死恶龙,非常血腥惨烈。更何况那个恶龙(ego)本身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往往我们在凝视深渊的时候也被深渊所反噬,最终也成为了恶龙。

所以往往西方语境下“ego"是非常负面的词语,就是那个魔鬼,上帝的敌人。但是ego是我们 天生就拥有的子人格啊,于是“原罪”一说就是那么来的。

而东方的思维是不走极端取中道。ego作为肉身的老大,带着原始的动物性,这是我们首先要去接纳的。就像你无法从道德层面上去指责狼为什么要吃羊一样——没有对错,只是生物的天性。其实ego只是你内在那个说着本能的感官逻辑的那个宝宝罢了,你不能指责它不讲道理,就像你没法和一个小动物用头脑思维逻辑沟通一样。

其实“人之初,性本善”是荀子的误解,“人”性之初就像水,无色无味无形,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此充满了任何可能性。儒家的思想其实是“人性向善”,就像向日葵朝着太阳,我们追逐光与爱的一种本能。

解除了这一重对抗的属性,取而代之的是 理解与接纳,那么自我内在的 “战争”就不成立了。就像《孙子兵法》十三篇里用了九篇在讲述如何化解冲突,我们不一定非要用战争的方式去解决对峙,战争成本是很高的。

我们也可以用智慧的方式,所以孙子的原话不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是“百战不殆”——他追求的不是赢,而是“不殆“即“不输”,如果说阳性能量的你死我活是一种“零和博弈”,那么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双赢”即“非零和博弈”的解决之道呢?

这就是加入了阴性能量去平衡的方式: 和解,沟通,寻求双方 利益最大化的最优解。

在面对ego这条“一狗”对峙的时候,你可以用阳性能量的方式和它死磕干一架,谁赢了谁说了算,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办法,比如,丢一块肉引开这条狗。

我在做东方思维的“英雄之旅”的个案过程,其实就是就是带着案主的self自我意识一路在头脑的迷宫中绕过对方的ego前进。路都是人自己走的,我戏称我只是那个帮助人们在重生过程中的“助产士”。

自我和解之道——用品牌管理的思维整合人格

通常我们从外面看到的一个人的所谓“人格”,其实指的是这个人的 社会性人格。这就仿佛是一个品牌,向外去呈现“我们是谁”。现在很流行的那个词语“人设”,就是一个拥有期望值的品牌定位——能不能达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做人要真诚的意思是:明明只是一个粗制滥造的产品,非要靠营销做出奢侈品的调性,做不到只能靠演。德不配位,人设翻车是早晚的事(我不承认我在在影射时事热点,嘿嘿)。

我们的诸多子人格仿佛就像品牌底下的不同部门成员,无论内在分歧多么大,都要关起门来对外统一口径,言行一致。不然就会给别人一种捉摸不定精分错乱的感觉。就仿佛你和一个公司合作,每次对接的人都不一样,意见也不一样,你被搞的崩溃,不知道听谁的,只想大吼一声“能不能找个能拍板的负责人来说话?“

而作为”品牌方“本身是一个 利益共同体,任何一个部门的“子人格”越级跑出来说话,在外人眼里都代表了你的品牌形象——换言之,一切失控的行为都需要大家为此买单。

孔子说“小人难养“说的就是心智不成熟的人难以预测难以揣摩,如果互相之间摸不透,做不到知己知彼,互相理解和沟通连结就变得艰难了。

一个品牌需要有清晰的规划,梳理出一个“ 我们是谁” 鲜明的Identity,一个 主导人格, 对外参与到社会角色中。

外人没有读心术可以去看见你不同子人格的内心戏,或者有义务参与到其他人头脑的迷宫里去被带得晕头转向;何况江湖险恶,将自己内在的矛盾暴露出来,也给了其他人机会利用这些弱点去间离去操控你的个人意识——比如,著名的“激将法”就是通过挑衅ego来成功摧毁对方的理性边界而达到目的的。

而 对外的社会性人格与 对内的各种自然人格之间的 缓冲区,就是留给我们进行内化的地方。

我们需要建立人际边界去区分“内(里)“与”外(表)“,区分公域与私域。 很多人在这里都会有一个误区,觉得做人要表里如一,因此”城府“这个词语带着一些贬义,然而并不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掏心掏肺就叫真诚,你也没有义务向所有人毫无保留地打开自己——先看清是敌是友。

更何况,我们不能把“不经大脑说话“标榜成为一种”性子直“的美德,也不能易燃易爆总是用情绪去表达(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是缺乏照顾其他人情绪感受的能力,同时也是对自己子人格欠缺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我们能做到“表里如一”的前提是做到内在的意见先统一。我们要对我们说过话的负责,因此拥有一个缓冲区去考虑说话的语境,去拿捏说话对象的边界感,做好情绪管理,这是人格成熟的象征。

人际边界的确立,是因为“对内沟通”和“对外沟通”是有所区别的,并且 缺一不可。

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在这个缓冲区里我们要建立一个“议会机制”去整合子人格的不同意见,然后用理智去权衡利弊,做出一个尽可能 平衡的最优解。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议会”到底怎么开。

(以下都是实战的干货,有点地方虽然看起来有点苦口婆心的啰嗦,其实我只是不厌其烦地把大家很容易忽略的细节特别点出来说明了)

自我内在沟通的艺术

争执与对峙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是大家的 立场和诉求不同。同样内在的矛盾,也是来自于 不同子人格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诉求。

每个人受制于自己视角的狭隘,缺乏整体观念,看到的东西都是片面的。 沟通就是让每个部门都先站出来说一说,拿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案,然后拼凑起一个 全局的视角去重新看待问题,以“品牌”的大局出发,各部门妥协平衡,找到一个理性的、综合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

其实 每个子人格的最基本诉求就是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它们渴望的是被 你自己首先去看到去听到,如果你选择了忽略和无视,它们只能另谋出路去捣鼓出什么幺蛾子去“突围”了。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let everyone talk,让每个子人格先去有表达的机会。

 剑灵走机制是什么意思(剑灵自动走路怎么处理)

同时我们要拥有 倾听的能力,去 接纳它们的心声。有时候我们不敢向父母吐露内心真实想法,就是因为害怕他们在那个角色立场里会去评判,所以 这个时候,要跳出角色,放下自我评判指责,先听一听。

有的时候,我们无法去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所以选择逃避。然而这也是你其中之一的面向,你只是选择了逃避,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正如硬币有正反,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恶趣味”乃至于怪癖,这正是我们有了人际边界划分之后留在私域的部分。

我们可以对外人装傻,可是不能对自己装傻。我们可以对外避重就轻,有所保留,毕竟家丑不外扬,可是不能对内自我欺骗。唯一的方法就是 鼓起勇气去直面真实的自己。

首先索性先去倾听,去 接纳自己的真实想法,去承认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拥有 自知之明。然后进一步 ,再去理解阴暗想法背后真正的情感诉求,想办法去满足它安抚它。正如大禹治水的智慧,堵是堵不住的,只能疏浚。

解决事情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情绪。带着情绪的滤镜,我们是无法理性地去看清事物的真相的,也无法心平气和地去做到真正有效率的沟通。 我们可以去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而不用情绪化的方式去表达。

内部这个“议会”很大一部分作用就是去处理和消化自己的情绪能量的。let everyone talk,目的在于洞察和释放自身的情绪。

很多人没有这个步骤,内心的各种情绪感受没有被自己照顾到,而是一直用理智用头脑去压抑它评判它,并且试图控制它,那么压抑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绷不住失控。或者从能量转化成为一种病灶,影响身体健康。

子人格之所以称为子人格,是因为它们是不同的。因此大家往往意见不合,来自于不同的立场。也只有我们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到它们是不同的,才有和解的可能性。

所以中国古代说“和于阴阳”,“和而不同“,所以这个过程 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同化,而是 议和——没有对错,只需要找到平衡点。

一旦有“同化”的概念就很容易陷入到对错是非中,而 “和“还代表着一种沟通态度: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见,但是 不要带着攻击性的方式去表达。在完成了每个子人格的presentation之后, 头脑理智开始介入“议会”,免不了会有权衡利弊的分析过程和最后的总结判断。 我们熟悉的“自我攻击”模式,其实就是这个时候子人格们没有好好说话,而 一个人对外的攻击性,往往也是来自于内在疯狂的自我攻击——某个子人格借助外界的力量来攻击其他的子人格。就有点拉着外人入戏去证明自己的意思——你看,别人也那么觉得。

我们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比如你被人侮辱到了,瞬间有一种想反击的冲动,可是这个时候一丝理智的清明告诉你,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 原始本能reaction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会惹来各种麻烦。于是这个时候赶紧召唤出“议会”——ego第一个发言“我吞不下这口气,我要揍他“,而其他子人格纷纷从各种视角发言,并且表达了“ego你那么做你爽到了,可是留下一地鸡毛,大家要帮你擦屁股“——一番七嘴八舌之后,最后主持人说“综上所述,我们决定用XXX的策略来应对,ego我们知道你需要委屈一下,一会我们去吃个冰淇淋吧“。

这里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我们用理智用“兵法”解决事情之后,还要多一个步骤去 安抚那些“受伤”的子人格。只要能量没有释放掉,drama一直都会潜伏着暗潮涌动。 中医说 上医治“未病”,而残留在身体里的情绪能量事实上就是病灶的根源。我们对此要拥有敏感的察觉,等到爆发出来成为物理疾病就已经晚了。

那么这场议和会议的主持人是谁呢?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神”。

心神其实是一股 合力,是身体里诸多子人格共同形成的一种类似于 集体意识的东西,就好像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男团或者女团, 心神就是这个“团魂”。

就好比“龙“是华夏民族的团魂,而不是实际的掌权者。也正因为如此,心神不参与权力游戏,可以保持立场,大家都服它主持公道。

当一个人心神涣散,我们形容为“魂不守舍”,其实身体里的各种子人格就进入群龙无首的争夺主权抢麦模式了。ego角力,邪念占据心神,就有可能变成了“心魔”,一路用执念带着画风越跑越偏。

人格整合的学习,其实就是内在精神向心力的凝聚, 通过内部的自我沟通与和解,去唤醒“心神”这个合力。

 剑灵走机制是什么意思(剑灵自动走路怎么处理)

中医里面有很多关于心神的解释,它是一种形而上的概念。它的住所是我们形而下的心脏——中医称之为“心包”,所以十二经里有“心经”还有“心包经”。我们胸口的“神藏”“神封“穴说的也是这个“心神”。

中国古代对于“神”的解释和现在我们受到西方影响去理解的“god"是很不一样的。它不是一个我们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比如“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就是说你的 心力聚焦的状态。事实上中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调神“来治疗的,我们身体出了各种问题,心神就不想待在这个居所里;而心正了,也就没有那么多幺蛾子了。

分形艺术

其实大家已经发现了, 内在自我沟通和对外处理人际关系的沟通是一回事。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外在的关系也自然和谐平衡。我们学会了人格管理,也自然明白了社群关系的融洽——仿佛是一组内与外的映射,犹如 数学几何分形的结构。

沟通,真的是一门艺术。

子人格的组成以及整合策略

说完了内在沟通的方法,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聊一聊“子人格”都是些谁,都是怎么出现的。

其实人格就是一个 身份(Identity), 一个人的不同子人格就是他在不同游戏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正如之前提到的,ego和self分别是我们的形而下的肉身和形而上的自我意识的不同角色。肉身考虑的是马斯洛层次里最下面的动物性需求,而自我意识考虑的是社会性、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精神、心灵需求,分工明确,立场清晰。

然而随着我们一路成长,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往往依赖语境而存在的:比如一个人在父母面前是子女,在自己家庭里是丈夫/妻子,在孩子面前是父母,在工作里是某个职位(斜杠青年表示各种职业的人设又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社交圈子里又展示了自己不同的面向...

不同场景就像是一个个化妆舞会,有着自己专属的dress code,我们选择相应的人格面具去参加不同的party。

很多语境里,其实并没有人在意你的其他子人格,只要求你扮演好当下的角色。比如很多职业要求穿制服:警察,军队,医生,法庭上等等,制服强调的是这种 角色身份的一种集体人格意识,暗示个体加强这种身份认同,从而削弱自我的部分。

古代萨满在举行仪式的时候会带着面具,用以区分作为“人”以及作为“神明”代言者的不同角色。在面具背后无论是谁都不再重要——此时,你只是一个神职人员,一根管道。而世世代代,只要面具延续下来,那么“神明”这个角色就拥有了统一性,只是肉身管道的载体在变换罢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角色是一种 人格面具。而制服面具的作用是清晰某种 身份边界感。就像民居设计里有一个玄关,进门脱下帽子衣服一挂——这个动作暗示着脱下所有的社会身份子人格,终于不用再演了,家是我们的疗愈回血的场所, 家是我们做真实自己的地方。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家并不是一个可以做自己的地方,而是另一个角色扮演的剧场。他们下班回家,在两个舞台之间的中场休息处,宁可在车里抽根烟,享受自己 独处的片刻宁静。

独处是一种每个人必要的自愈能力,是留给我们心灵议会的时空。其实 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处理我们自在子人格的关系是相同的,亲密关系的伴侣双方是镜像的,有如分形的子结构——沟通才是解决之道。

现代人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来自于我们丧失了做自己的能力。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觉知和意识去确立自己的 主导人格。 主导人格是我们内心自我的一个身份认同(identification), 我们迷失在自己的诸多的子人格里,不知道哪一个是真正的自己。我们在自己各种角色里入戏太深, 子人格变成了一张张脱不下来的面具,粘在皮肤上,撕开就血肉模糊一片。

他们 被子人格绑架,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人是活在职业身份里, 被角色面具催眠了自我意识,仿佛除此之外就面目潦草。

“996”最恶毒的一面,就是 吞噬了人们作为自然人的生命空间,用忙碌去侵蚀 占据生活本身,很多人下班回家仅仅只是睡觉而已,彻底沦为一个没有个人意识的工具人—— 忙字,说的就是心的离去。资本社会就是现代的奴隶制,只不过换了手段方式罢了。

异曲同工,父权社会奴役女性的方式是将她们禁锢在家庭身份里,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保留了这种 思维惯性:很多女性活在“女儿“”妻子“”妈妈“的角色里, 找到存在感的方式就是剧情需要,她们被要求牺牲与奉献,却 唯独忘记了自己。

我们讲的“自我意识”究竟是什么呢?“做自己”又是什么呢?—— 就是那个当你抛开了所有的角色身份之后,问一问“我究竟是谁”。

的确,我们需要那些社会面具去应对不同群体完成社会性的角色扮演,然而我们的内心要清楚, 这些都只是面具而已,不是你真正的样子。

就好像一个演员,他需要在不同舞台上演出的时候投入角色, 才能拥有不同面向的生命体验;然而同时他又需要抽离出来,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核心身份认同是个演员,而不是角色本身,不然太入戏了,就会人戏合一、走火入魔。

为什么古希腊认为“戏剧drama"是艺术的最高级形式?因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的就是这场生命游戏的隐喻,可以帮助我们在体验中去摸索领悟游戏规则。

所以, 我们的主导人格其实就是这个“演员”,对自我的一种 观察者的视角。一边在生命剧本中随着时间线去收获角色体验,一边又静静地吃瓜看戏——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上帝视角“的东西。

当我们拥有这个演员的身份认同,我们就会更能去理解“慈悲”:所有的drama不过是剧本需要,所有遇到的人不过就是 被困在角色里身不由己。哪怕当有谁在剧情线里伤害了你,你也不会因此去责怪对手戏的那个演员。回到后台,大家不过都是同事罢了。

其实带着自我觉知的意识,拥有了这个观察者的视角,人间就仿佛是一场清醒梦Lucid dream——我们在梦中知梦,从而去感受去体验。而下一步,就是所谓的“控梦”,用我们的意识显化于三维世界的幕布,去修改你因为习性而被禁锢的命运轨迹,成为那个"Architect"(参考《盗梦空间》里"筑梦师“概念),做你生命的建筑师。

所以, 佛法说“一念之间”,其实是“一个视角的切换”—— 从角色视角切换到演员的观察者。然而什么是那个剧本那出Drama呢?就是你 内心戏在外界的投射:你内在子人格之间的冲突在三维世界这块幕布上的显化。因为你无法向内去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觉知到它们的冲突,于是它们只好借助其它什么人和你的矛盾作为载体来表达让你看到。

山本耀司说过一句话:“自我这种东西是看不到的,需要不断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正如我之前提到的“ 一个人对外的攻击性,往往也是来自于内在疯狂的自我攻击——某个子人格借助外界的力量来攻击其他的子人格。“ 其实是一个意思。

每个人都是你的镜子,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和所有人的相遇,都是和自己的久别重逢。

除了身份角色之外,我们身体里面还有一些隐藏得很深的子人格,平时我们是察觉不到的。正如我们的很多的面向大部分时候是沉默的,有一定的触发条件。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发掘到自己都不认识的某些面向。

这些子人格来自于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创伤记忆。就像一颗树苗在生长的过程中被折段了,这一部分就停止生长, 能量被卡在那个无法被释放的创痛伤疤之中。为了继续旅途,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我们无法面对只能不得不选择遗忘, 自我催眠,将这部分夭折没有长大的子人格封印起来, 沉入意识深处。

一般状态下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些子人格也不会捣乱,也几乎不在“议会”上发言。可是当某些外界条件触发了创伤的场景重现,它们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歇斯底里地爆发,瞬间夺取主权,这就是创伤 应激反应模式。

还有一些子人格非常狡猾,当它们意识到与其他子人格 互相无法接纳兼容,就索性选择一种 不合作的共存模式,设定某些 心锚作为触发指令,催眠其他的子人格去沉睡,从而间歇性出现暂时占据一个人的心神——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格分裂状态,这些子人格彼此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对方。

其实通常心理学催眠的本质是什么呢?催的是一个人的肉身,也就是让ego进入睡眠状态,从而和这个人的潜意识对话。催眠的过程里,一个人的意识是全程清醒的,只是比较薄弱,类似于被引导进入一个“清醒梦”lucid dream的状态。

所以被催眠需要一种敞开自我的信任,换言之,如果你不允许对方进入你的潜意识,一旦进入防御模式,是没有人可以催眠你的。

可是那些隐藏得很深的子人格,为了不被轻易识破, 往往有着非常强大的 防御机制。有时候催眠进入到的也许只是最外面城墙揭开的那一层,催眠师进去一看发现“哇,里面还有十道墙“,你的”真实自我“被层层包围在里面——就像一个等待被拯救的公主被封印在各种子人格严防四周的城堡里,用着哀求的眼神穿过层层迷雾凝视着你。

一层层的面具,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就像我们平时说话,我们以为自己说的是真话,但是其实也不过是某种程度上的真实。你不愿意去面对的部分,你狡猾的某个子人格会去包庇去防御,甚至欺骗了你自己——也就是那些“你以为你说的是真心话”。

我做个案的时候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对方的叙事绕进去,而更多地去观察叙述的逻辑本身。有的时候我忍不住会问“是你在和我装傻,还是你在和自己装傻?”,这样一戳,对方有时候会清醒过来——他们之前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子人格在不同程度上的自我催眠。

冲突drama都是宇宙和你对话的语言

其实人生苦海,在我们生命意识真正觉醒之前,谁不是浑浑噩噩,被自己玩的晕头转向而不自知呢。

最典型的是那些在情海波澜理相爱相杀的痴男怨女,其实“相爱相杀”的本质是内在子人格意见不统一。

有一部分子人格相爱,同时一部分子人格互相排斥。肉体吸引是彼此的ego合拍,而自我意识又知道双方不是同路人无法真正连结;或者self相爱,而ego在玩push & pull的游戏为了争夺关系的主权彼此相杀;又或者对方什么都好,但是就是某个面向触及到了你某个子人格的底线无法说服自己接纳对方;明明很渴望去爱,一面 却又不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全盘地交付出自己(某个子人格的抵触);一路相处的 red flag都是某个子人格在向自己发出警告,然而经不起自我催眠的选择性忽视。

于是往往靠近的时候,互相不接纳的子人格就一把推开;距离远了又被互相吸引的子人格撕心裂肺地拉回来。在拉锯中彼此能量消耗,直到某一方自顾不暇,撤回来保命为先。

我们年轻时候追求的琼瑶剧式的“ 轰轰烈烈”的所谓“爱情”,其实真的不是爱情,而是潜意识里对于drama冲突的渴望。

你内心的真实诉求是通过一段拥有强烈彼此吸引的情感张力,让自己看不见的内在子人格奋不顾身地撞上对方内在“这群人”, 借助对方这面镜子,通过无数个冲突drama去看到自己都有些谁,去深入了解自己。

这里面大部分时候课题与爱无关,而是和“执念(obsession)“有关,充满了权力博弈,征服控制与自我崩裂失控...种种正面负面“高峰体验”戏码层层叠加,令人欲罢不能。 人人不可避免地都戏精附体化身超级drama queen,就像一场两个兵团的厮杀,异常惨烈,又异常精彩。

其实当一个人内在人格整合没有完成,内部子人格意见没有沟通达成一致,他们是难以真正经营好一段亲密关系的。往往这个时候我们也会疑惑,觉得自己搞不懂自己,似乎是无意识释放的是互相矛盾的mixed信号,弄得对方也一头雾水——你到底想怎样?

在情感关系如此,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各种迷茫困惑是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都渴望找到身心灵合一的灵魂伴侣真爱,但是我们首先自己内部需要身心灵合一。身体的子人格ego,心(自我意识,人性视角维度)以及“灵”这个神性视角维度的子人格(或者说“神格”),大家是否都能够和谐共处?——问题是,很多人的这些隐藏子人格都尚未激活开启连结呢。

我们都说“Love is blind"(爱情使人盲目)——在那些令我们自以为是的爱情里,人们得以逃避自身内在吵得不可开交的子人格大战,将目光放在对方身上,一碗一碗地给彼此灌下迷魂汤。吸引力是一种 催眠的艺术——催眠对方身体里的诸位子人格。神秘莫测的“PUA大法”其实是一套神经元语言编程学罢了。

然而真正的爱,却不是盲目的,是清醒的,能够 清楚地看到对方的所有缺点(谁还没有缺点呢),并且做到接纳——双方的子人格意见统一彼此接纳。 你们的身、心、灵在不同维度上都是相爱的。 彼此能够建立信任的连结,互相敞开内心,不用去演去伪装,每个人都可以真正做自己,情感自然而然地流动flow——真正的爱是彼此更自由的。

这就是 " I See you",我真正看到了你。

所以,你看,我们收获真爱的前提是: 先要学会自爱。学会 照顾好自己,让自己的内在彼此相亲相爱。所有关系里的互相伤害,其实来自内在冲突以及自我攻击的向外投射。当一个人没有整合好自己七嘴八舌的子人格之前,是不可能得到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的。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让你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表现在周围人际关系和谐,人生也会相应地从大风大浪的剧烈震荡里 趋于平稳。 也就是你没有自我觉知,生活一定会给你放锤,锤到你醒。

而一路跌跌撞撞成长,那些伪装成爱情和各种关系面目出现的drama冲突都是来帮助我们心智进化的。我们互为镜子都是彼此生命成长的“工具人”,感谢他们的到来,以及那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对手戏,让“人生百味”有了具象的感同身受。

其实,每次 drama出现都是一个让我们认识自我的契机。所以说“烦恼即菩提“, 危机危机,每个“危”中都藏了“机会”,藏了我们突围的破题关键。 这些生动的case study,仿佛一个多维的卦象和塔罗牌,让我们从中看见自己,探索自己,修正自己算法的bug。

我们这一次无法参透谜题,没事,下次还有机会。所谓“轮回”就是指重复模式,而所谓“业力”就是你算法里的习性,思维惯性,认知障碍。

难念的经

周华健 - 听健

所以, 其实宇宙的语言是drama,是冲突;而入世的过程,就是人们的关系纠缠在一起,那些看不见的内在子人格在无明无意识的状态下横冲直撞,互相弹来弹去,最终弹到你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深处。

你发现其实心外无物,一切都是自己内心各种子人格的冲突,从此不再怨天尤人。一切drama发生,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去认识和深度挖掘探索 “我们到底都是些谁”——人啊,请认识你自己。

最后,我们经过苦痛的磨合天人交战的英雄之旅,终于学会了 接纳“所有人”,学会了和自己沟通和解,并且梳理整合出真正的自己—— 这就是我们生命意识觉醒的过程。

其实这也是我做个案摸索到的方法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题去破解我们的算法bug,从 具体的一个事件drama去切入解题,完成内在的人格整合。

这几年来,我越来越意识到“心外无物“,感觉到似乎天地之间,只有我和宇宙的一场对话。我问,它答。有些话我不明白,它就一扣指“for instance"(举例说明),于是出现了一幕幕与其他人互动的剧情,让我在生命的体验中去自我领悟。

这种感觉,就像一种意识全息的状态(holotropic states of consciousness)。恍惚就是:其实我们的自我意识探索,并不是我们作为人去追求灵性经验的,而是,我们是拥有人类经验的灵性生命。

不要舍本逐末,去盲目地追求灵性,我们就是来好好体验做人入世,从中成长和学习的。

“We're one” 说的是什么

之前说到,内在自我沟通的方式,和对外与其他人沟通的方式是一样的;那么当我们学会了和自己连结,把自己理顺了,和解了,对外一致了,其实就可以将这个方法应用于如何和其他人连结。

就像华夏民族的“团魂”是龙,因此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有一种集体意识的共性和认知。让我们再将目光放得开阔一点,如果将整个地球看作是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其中的细胞; 如果从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去看,其实我们都是其中的子人格。

之前说到了整合的关键是“和”而不是“同化”,那么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今世界大国博弈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区别:西方利益集团底层逻辑是“一元神”的二元对立的思维结构,是一种对抗性的“同化”逻辑:你和我不一样,你就是错的。因此昂撒霸权是一种战争模式;而我们提出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逻辑,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整合各种文化文明“子人格”的模式:我们彼此相连。

We're all connected。就像数学几何分形的结构,它是无限嵌套的。 炼金术的翡翠石板上说“如在其下,如在其下”——这就是我们说的 “天人合一”, 宇宙全息理论。 我们都是源头意识的一部分 。

炼金术的理论里面,“灵”(硫)进入了“体”(盐),激发出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魂”(贡),埃及的神圣几何学的merkaba也是类似的概念。在中医里,其实“魂”和“神”是一件事物,白天是神,晚上是魂(身体睡觉了,ego子人格沉默了)。因此“心神”这个概念指的就是类似于我们通常说的“灵魂soul",在藏传密宗所说的,我们身处于轮回中阴状态之中的就是这个“魂“,而我们脱离六道轮回之后,就回到了最深的那一层“灵“的状态。大家可以看到,这些 古老文明里的知识几乎是异曲同工的,在讲同一件事情。

我们继续按图索骥,用数学分形的结构来看——那么事实上,我们所说的“魂”其实就是“灵”的一重“子人格”,而灵说的是源头意识的一个“子人格”,那么合并同类项,不断整合,其实最后,所有人都是一个人。

印度吠陀时代的创世神话“世界是梵天的一场梦“就是这个意思。 你和我,每个人,都是源头的某个无限分形的子人格。所以,梵我合一,我们说的天人合一,也就是说的是everyone is connected , We're one.

宇宙的游戏,就是一个一个子人格缝合起来,最后各种连连看,找到“we're all one"的游戏。

《一的法则》(Law of One)里Ra提出一个概念: 社会记忆复合体(Social memory complex)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由各种完成“合一”的 子人格跟着数学分形结构去合并同类项的复合体——正如我一开始就说到的,每个人本身都是一个内部结构一致的的复合体。

用我之前文章《 为什么说我们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时刻:整个世界的成人礼 》里提过对于“太极”概念的阐述,这个过程就仿佛是:每个人首先完成自我整合,完成自我英雄之旅,合成自身的那个阴阳平衡的太极;然后根据“和于阴阳”的原理,用爱的语言去找到和自身能量匹配的那个“炼金术伴侣“,形成一个 新的太极——家。这也是华夏文明之中社会结构的组成及本单元,然后不同家庭形成社群,形成“社会记忆复合体“,其实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不断地做出上一级的“太极图”,从而完成 集体意识朝更高密度升维的转化。

从做好自己出发,用爱的语言沟通彼此,跟随着光,不断连结与整合,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合一”,这就是我们回归源头意识的那条, 回家的路。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浩瀚的迷宫,可是我们的“心”是那个一路导航的罗盘。爱让我们彼此相连。在头顶漫天的星空的指引下,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回家。

我目前闭关全部精力投入写作的工作,与此同时开始接受 一对一Transformational coach 个案咨询。

具体的内容,请阅读这篇 《让卡住的生命能量流动起来,“灵魂炼金术”个案咨询》

或者点击以下图片进入具体详情。

预约方式为 后台留言或者发送邮件: [email protected] 或者直接加微信“ Lowlowbeltran “(此为我新申请的工作号,平时不闲聊,希望大家理解:)

郑轶 Vanessa Zheng

独立策展人,新媒体艺术家。艺术+科学+疗愈,现代的炼金术士。

本科计算机,而后游学欧洲多年,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曾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Audiovisual arts. 热衷于基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的艺术治愈理论与实践研究。

感谢我们在寻找真理的途中相遇。

新浪微博: @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合作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喜马拉雅播客:搜索主播“近似于透明的深蓝”

我坚持真诚分享所以文章不设置收费阅读,打赏随意。如果觉得我的文章有启发,请随手转发,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为了防止失散,请麻烦随手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

喜爱这里的朋友,请点击置顶星标公号,以便于第一时间收到推送,谢谢支持。

标签: 剑灵走机制是什么意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